針對北方清潔供暖再出大招。? ?近年來,隨著環保任務的日益繁重,核電廠承擔起了“綠色發電”的重任。與傳統火力相比,核能功率高且不產生污染氣體。據計算,1千克鈾-235(核燃料主要構成元素)全部裂變時產生的原子能相當于2700噸煤完全燃燒時釋放出的能量!
? ? 就像環環在微博中提到的:“親民,是它最大的特點;供暖,是它最想為人民做的事”。有了它,北方供暖季的藍天白云,指日可待!
核電之緣起—走進核電的“糧倉”
??核電到底是怎么來的?為了尋找答案,環環首先來到了位于包頭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(又稱二0二廠)。這是一座集研發與生產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,始創于1958年,是我國第一個核燃料元件廠,也是當前核燃料元件品種最多、技術路線最全的一座核燃料元件廠。
?通俗來說,核燃料元件之于核電廠,就好比煤炭之于火電廠;核燃料元件廠,就好比核電廠的一座“糧倉”。在這里,就研發、生產、并貯存著多家核電站的“食糧”。
??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。在中核北方展覽館,上世紀60年代建廠以來二0二廠實現創新發展的艱苦歷程以及員工團隊貫徹始終的核工業精神,給環環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。環環先后參觀了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廠、壓水堆核燃料元件廠、AP1000核燃料元件廠及高溫氣冷堆核燃料元件廠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核北方高溫氣冷堆核燃料元件生產線,該條生產線是以清華大學球形核燃料元件制造作為依托,是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、全球第一條具有第四代核技術特征的工業化規模燃料元件生產線。
??“這里有國際上最先進的核心技術”,高溫氣冷堆元件廠黨總支書記宋君武在介紹球形燃料時表示,“在二氧化鈾核芯外面有4層包覆材料,確保不會發生泄漏事故。高溫氣冷堆球形元件具有安全性好、效率高、高溫供熱等技術優勢。”
??高溫氣冷堆核燃料元件生產線的建成投產,標志著我國實現從“拿來主義”到“引領世界”的質的飛躍。
參觀完了“糧倉”,又來到了位于江蘇連云港的中核集團江蘇核電田灣核電站。該核電站坐落于連云港港旁,靠山望海,風景宜人,15分鐘車程以外就是著名的旅游景區。這座核電站規劃建設8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,是中俄兩國政府加深政治互信、發展經濟貿易、加強國際戰略協作、共同推動中俄核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。但它最大的特點,還是落在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上—安全。
田灣核電站是國內首個采用雙層安全殼的核電站。雙層安全殼為周圍環境提供了雙保險,且內安全殼采用后張預應力鋼纜系統,大大提高安全殼的承壓能力;外殼能夠抵御地震、龍卷風和小型飛機等外力的撞擊。它還是國際上首次設置了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的核電站,捕集器主要功能是在嚴重事故下收集并冷卻堆芯熔融物。此外,環環還領略了我國核電站首次引進的全數字化儀控系統,該系統相當于整個核電站的“中樞神經”,為核電站安全、可靠、高效地運行發揮重要作用。